當前我國創新能力和基礎能力建設取得了令人為之自豪的成績,研發投入強度大幅提升,我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推進的成效已經讓我們不只是在展會上才能感受到,走入哪家企業都能感到智能制造的概念已經深深的植入每一名起重機行業從業者的內心。
所以說智能提升機概念的提出,將起重機這個連接工序、完成搬運作業的傳統設備賦予了“智慧”的概念,這種“智能起重機”的概念高度契合德國工業4.0、美國的工業互聯網、英國工業2050、日本無人工廠與協同機器人以及《中國制造2025》等重大國家發展戰略。

這種智能起重機概念符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產業政策,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其關鍵技術對起重機制造領域具有引領性的指導意義,其工程化應用對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維護的廣大用戶具有典型的示范效應。無論是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智能搬運、智能物流領域的智能倉儲還是在役設備的智能運維,世界各國均投入大量的財力和物力對智能起重機的關鍵技術進行研究,不斷提高起重機的數字化、智能化和互聯化水平,以提升運營能力,減少維護需求,從而降低成本。
與通用起重機相比,智能起重機具有人工智能,在代替人的體力勞動基礎上,代替或輔助人的腦力勞動。即通過將傳感器與智能決策軟件與起重機集成,實現感知、分析、推理、決策和控制功能,實現人、機、物的交互、融合,代替人工進行感知、決策和執行,使起重機能適應工作環境的變化。
其工作流程與通用起重機相同,但增加的智能起重機智能控制能夠代替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肢體等感知器官,代替操作員判斷作出對應的動作,完成在起重機工作過程中的識別、感知、操作和管理等。我們設想一下,當智能起重機在工廠運行時,它的角色是一個搬運機器人,更是每名勞動者的伙伴與助手,它可以思考、可以互動、可以協助決策、可以成為生產環節中勞動者比較“貼心”的助手